close

誰是資優生?-『霍桑效應的省思

    在我們這個時代,常常焦慮孩子跟不上、學不來、比別人差等,往往在乎考試的那12分,卻忽略了「學習」對孩子的幫助是甚麼,重要的是甚麼。前些日子在我的數學教室哩,有位四年的的學生喜愛摺紙藝術,花了蠻多時間做了一個「翻花」的作品,我佩服他稱許他的技術,請他讓我錄影下來放到FB,他開心並樂意分享,只是意外的收到負評,當下不認得這位強烈反應的網客,隔了一陣子瀏覽對方的FB,感覺好像是家長,不巧問了幾個孩子發現,的確是某位家長抗議,老師怎只重視「那」小孩,其他學生情何以堪,當下我也恍然大悟,原來他為自己的孩子抱不平,要老師公平以待,我家的寶貝也應被po網。

    長久以來台灣教育似乎流於「資優」的迷思中,看中「表現」而忽略了「學習」的樂趣與成就,看中「分數」過於「品格」,同時也遺忘了追求知識的價值與初衷,導致許多孩子厭倦上學這件事,有個非常有趣又引人深思的實驗,值得深思。

  實驗一開始,先將學生分為A、B兩班,A班的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被校長告知自己將帶領著一群挑選出來的高智商學生,而B班的老師也跟校長開會,但校長說這班的學生資質普通。接著一個學期過去,研究者針對這兩班的學生進行各項學業成績的考核,發現A班的表現明顯優於B班。

  這時候校長揭曉謎底,其實兩個班級的學生資質完全相等,所謂「A班是挑選出來的高智商學生」一事純屬虛構,其實這個實驗要測試的就是老師跟學生對於「被挑選出的優質生」這件事情的態度,但沒想到在學期結束時卻發現兩個班級的學生竟然真的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學習成果,證明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真的會影響成就。

  看完這個實驗讓人忍不住搖頭苦笑,因為實驗者竟然採用這樣的「妙招」,但是更令人訝異的是,結果如此出人意表。被當作資優生對待的學生在表現上確實要比被當作普通學生的班級來得優秀。這可能是因為老師面對一班資優生,不免更用心去教導學生,想要透過啟發、透過更仔細的說明來刺激學生,而不是一如過往的把教學當成家常便飯。在此同時,所謂的「優質生」也因為獲得肯定而增強了學習自信,但是那些「非資優生」則因被否定而減少了對於學習的信心。

  前述實驗不只佐證了老師與學生因為增強信心而獲得進步,也點出了關懷的激勵力量。前述那個實驗結束之後,不知道A班的老師會不會告訴學生:「哈,你們全都被騙了!其實你們的資質普通,根本就不是什麼資優生!」或者,他會告訴學生說:「你們果然都是資優生,非常有潛力,表現好極了!」如果你是那位老師,你會怎麼作呢?如果你是那些學生,你又希望老師怎麼對你說呢?

  在企管學界有個很出名的「霍桑效應」,也是同樣道理:美國西方電氣公司的霍桑廠區曾發現,改善「照明」會產生較好的工作績效。不過後來經過更深入的分析才知道,原來提高工作績效的關鍵根本就不在於「照明」,而在於員工的「心理」與「感受」。因為員工把「照明」改善看成了上司重視員工的具體表現,因此有心回饋,工作才會更認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玩數學 的頭像
    玩數學

    皮亞傑新數學

    玩數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